花钱时需要一层一层打报告,报销时更要一级一级签字。以往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无形中绑住了科研人员,更影响了研发的热情。2018年春天以来,天津市科技部门主动做“减法”,改革减少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环节,出台了一系列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励”的措施和做法。如今,科研经费领域持续开展的“放管服”,不仅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新热情,还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速度,在刚刚结束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天津又获得了9个奖项。

科研花钱方便了

日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李伟教授,因承担的课题研究需要添置新仪器设备,报告清单通过网络提交后,短短一周就被采购了回来,而以往,添置类似的大件,往往需要等待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无独有偶,天津财经大学老师冯博前不久购买了1800多块钱的科研参考书,发票提交后,半天钱就报了回来。冯博告诉记者,以前,这类花费报销,要经过科研处、院系、学校等四五个部门,最起码要等一周以上……

让两位科研人员受益的,是他们所在的高校对财政科研经费项目管理的改革和完善。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为了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缩短经费周转流程,从2018年开始,该校对科研项目经费开始施行项目负责人制,对于3000元以下的花费,只需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就可以直接到财务处报销。而在南开大学,科研人员的所有项目花费通过网络就可以自主进行申请提交,让科研人员省去了不少往返跑腿时间。

根据天津市科技局摸底调查显示,在天津市科研经费管理“简政放权”大政策指导下,截至2018年12月,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绝大多数市属高校以及承担项目较多的科研院所,均已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更新了相关内部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规矩越来越少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简化程序,下放经费预算管理和调剂权限,天津市先后出台了两个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将原来13个预算科目直接减少到10个,并在资金调配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的突破。“以前,科研经费使用,那是‘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现在就方便灵活多了。”1月8日,南开大学科技处负责人王冰形象地对记者说,“以往经费使用需提前在编制预算时设计用途,一些临时的合作交流等很容易受到资金额度制约。”而新的政策施行后,财政科研经费拨付后,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3项费用,在总额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情况下,项目承担单位无需提供预算依据,科研项目中国际合作交流费不纳入“三公”经费统计范围。

不仅如此,天津还在全国率先做出了“提高间接费用,加大绩效激励”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法。如今,在天津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研发类项目中,均按一定比例设定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为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为15%,1000万元以上的为13%。

市级财政性资金资助的市级自主创新项目计划中的软科学研究项目、软件开发项目、咨询类项目以及创新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绩效支出比例,可达项目经费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60%……“间接费用主要用于项目承担单位的成本耗费和对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绩效支出应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1月8日,天津市科技局条件财务处处长邢向东对记者说,“目前,从项目预算立项到执行,再到经费使用完结,整个链条基本都已打通,赋予了科研人员和单位充分自主权。改革就是要尊重研发规律,最大限度减少非研究工作和环节对科研的束缚,还要从收入等方面实施正向激励,让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中。”

松绑松出新效益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副教授刘琨承接的光纤传感技术课题,与天津天地伟业公司对接,开发出国内首台应用于大范围周界的精确安防系统;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科研课题完成转化后,成功填补我国柔性机器人的技术空白……随着深化科技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等举措实施,不仅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间接带火了天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仅去年,天津技术交易市场签订各类转化转让合同超过1.2万项,成交总金额650亿元以上,是以往的2.6倍。

如今,为科技人员“松绑减负”,天津的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转化“量质齐升”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戴永康说,2019年,天津科技部门还将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签一次”作为改革的具体目标,争取进一步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潜心科研和自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