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大铜锅”——天津市滨海科技馆10月1日正式开放试运营。作为滨海新区的重点民生项目,滨海科技馆既是一场科技成就科普展,也是滨海文化中心向市民开放的又一主力文化场馆。

走近“大铜锅”里的最前沿科技——天津滨海科技馆开放运营

滨海科技馆外景

据了解,滨海科技馆围绕“智能”和“生命”特色主题,展示内容为“科技点亮滨海”“科学改变认知”“技术拓宽视野”“智慧创造世界”四大板块,旨在激发科学兴趣、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打造优质的全域科普阵地。科技馆布展由中建装饰集团所属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深装”)总承包施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饰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如今的建筑装饰业已涵盖城市及道路灯光照明、生态修复、展陈等新领域。

三十多年前诞生在深圳的中建深装,参与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国贸大厦,从“深圳速度”到今天的滨海科技馆,中建深装不仅见证了中国城市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伟大变化,也见证了科技引领时代进步的伟大变革。

创新技术传承民族文化

“滨海科技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布展面积1.7万平方米,展馆内设16个常设展区,共有各类展项350余件,长征5号火箭、C919大飞机、中国高铁、智能化机器人等,全方位展示了国家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滨海科技馆布展项目执行经理苏建涛介绍,最后的设备调试和项目验收工作完成后,10月1日正式面向大众试运营。

走近“大铜锅”里的最前沿科技——天津滨海科技馆开放运营

智能机器人“表演艺术家”

展馆展项既有大国重器模型,又有好玩好看的新科技;既有数、光、力、电的基础知识,又有世界的前沿科学;既有地球的奥秘揭示,又有对生命的探索。这样丰富多彩,极具互动性、科学性、智慧性的展项,意味着施工复杂度的成倍增加。为此,中建装饰的建设者们“边学边干,边干边钻”。

“科技馆的展项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展项的精准度都要求做到极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全新的挑战。”提到布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苏建涛表示。“例如,长征系列火箭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系列航天运载工具,既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排头兵,更是我国科学技术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滨海科技馆内最高的单体展项,‘长征5号’运载火箭模型以1:3的比例完美还原了原作。”

走近“大铜锅”里的最前沿科技——天津滨海科技馆开放运营

“长征5号”运载火箭模型

“此模型结构、装饰外壳安装全部采用螺栓连接,对本工程的工装件,箭体结构机加工构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另外,本工程高度18.9米,高处作业,起重吊装、基座焊接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鉴于此模型的精度,项目部决定采用BIM技术深化设计,结合装配式的理念,自主创新一套吊装方式。吊装火箭的结构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红脚手架,总体形式做成‘回’字型,中间部位为箭体安装部位,再按照结构受力需要,搭设工字钢横梁,作为安装箭体和助推器结构垂直吊装运输使用。历时22天,我们将‘长征5号’模型带进了滨海科技馆。”苏建涛补充道。

滨海科技馆布展项目经理卢楠表示,“因为科技馆展项的特殊性,也为了保证每一件展项的精准和科学。350余件展项的前期生产到后期安装,每一项都有专门的人负责盯进度。在展项安装完毕之后,我们又请到名校专家学者对每一个展项进行了科学测试,确保每个展项精准无误。”

大国工匠精雕现代科技

“这350余件展品的布展过程,其实就是精雕细琢的过程。‘长征5号’运载火箭模型、傅科摆、能源塔、八大行星等明星展项,既是科技馆的亮点,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苏建涛说道,比如科技馆的核心展项“能源塔”,是我国首个能源塔展项,主题是讲述能源的各种形式、原理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展现了绿色环保能源主题。

走近“大铜锅”里的最前沿科技——天津滨海科技馆开放运营

能源塔

苏建涛介绍,“能源塔”展项是一个组合展项,其中,中央塔结构总高11.2米,项目部经过研究决定以结构钢梁为吊点,将上下两段吊装拼接。首先是拼装底座,确保外形圆弧相接,连接牢固,尤其是14个接地固定点的间隙必须完全消除。对此,现场生产负责人桂浩决定使用1、2、3等多种厚度的不锈钢板垫起各个部分,消除接地间隙,保证地台上表面的水平度在2mm以内。桂浩拿着钢板趴在地上,用眼睛瞄着激光线,将钢板一毫毫塞入,一点点垫高。在底座面与激光重合的那一刻,手像手术刀一般精确地停下,焊工便开始焊接,14个部分完美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实测水平误差仅为0.2mm,肉眼几乎看不到,达到了精细中的精细。

“同样,中央塔结构主体作为室内吊装的一环,也极具挑战性,竖直偏离误差要保证在5mm以内。5mm比指甲盖的厚度还要薄,在一个完全靠人工进行树立主塔的施工条件下,要求是苛刻的。如果底座有误差,上面高度就越高,误差越会放大,可以说,两段塔身采取装配式吊装的施工工艺,牵一发而动全身。项目部经过研究决定,决定采取四角绳索外加上部中心点配合,五方向联吊的方法,相对以往老式的单点或者三点吊装进行改进创新,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无死角地精确控制了吊装的位置,将最终误差控制在了1毫米。”苏建涛介绍。

匠心品质,表里如一。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中建深装的建设者们在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施工中,创新工法、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将350余件展项完美交付给滨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