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经济赋能美好城市

峰会现场

以数字经济赋能美好城市

与会人员走进生态城市展

以数字经济赋能美好城市

参观新区记者 贾成龙 摄

昨日(12月11日),2019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2019数字经济创新峰会在新区举行。本届峰会以“数字经济赋能美好城市”为主题,致力于促进数字产业生态与生态城市深度融合,打造面向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和美好城市建设的高端交流及合作平台。

活动中,来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信部通信科技委等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巴基斯坦信息和通信技术专家,以及紫光云、360集团、京东、东方园林集团、富士通、吉利汽车、AECOM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高管,分别从能源的可持续使用、新型城市规划、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等角度进行发言。峰会吸引了数百位国内外生态及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负责人参与。

在专题活动安排上,本次峰会还组织举办了5G出行构建智慧生态城市论坛、智慧城市产业对接会、智慧城市建设及绿色建筑融合洽谈会、智能科技产业对接会——智能科技赋能美好城市、城市管理与区块链发展论坛五个分论坛,搭建了充分交流的专业平台,务实推动项目合作。同时,峰会设置了十年回顾展、美丽滨海展、数字经济展三大展区,全景展示了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十年发展历程,以及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和数字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 观点碰撞

专家纵论城市生态和智慧未来

当下,数字技术在推动城市生态转型升级、转换产业发展动能、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已起到关键作用。究竟如何用好数字技术、如何利用数字经济赋能美好城市,已成为人们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昨日召开的2019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2019数字经济创新峰会上,多位业内大咖热议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为下一阶段滨海新区打造智慧城市提供了实用选项。

新区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彭森进行了“百年变局下的市场化改革”主题分享,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当下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并就我国在这一背景下的产业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设性建议。他说,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建议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即使在国际形势变化和下行压力面前,也要坚持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法律制度,推动完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相关要求,完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他还表示,多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生态城市的先进理念和政策举措,结合实际不断大胆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缓解能源需求矛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中国能源形势与城镇供暖制冷对策探讨”与与会人员进行交流。他指出,目前煤炭资源占我国一次性能源比重依然很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同时,我国还面临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这对能源供给提出了巨大挑战。他建议,可通过开源、节流及打造主流能源来缓解这一矛盾。

开源包括扩大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等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加大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等。在节流方面,武强介绍,目前我国还存在能源需求侧与供给侧错配等现象,比如建筑物供暖制冷使用了高品位的能源,针对这些现象,可使用低品位浅层地热能等来进行替代,实现节流。此外,需进一步研究煤炭资源在勘探、开发、消费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绿色化、安全化、职业健康、回采率和清洁化、低碳化等科学问题与工程难题。

做好差异化供给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对于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的大规模渗透,其在改变产业生态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与地区的发展逻辑。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围绕城镇化“下半场”的空间供给思考这一主题进行论述。他说,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下半场”必须面对三个基本变化:发展主体变化,即中产群体形成,大学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主体,农民工群体选择能力提高等;发展模式变化,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驱动,转向供给侧改革、供给要素的优化配置,转向创新驱动等;发展逻辑从过去的低价要素供给—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吸引就业与人才的模式,转向城市生活质量与服务水平—吸引人才—企业入驻—经济发展的逻辑。这使得面向“吸引产业”的旧路径转变为面向“吸引人才”的新路径。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求的差异化供给是实现城市高品质生活目标的核心命题。这要求城市既要坚持发展的公平正义,维护低收入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诉求;又要为快速成长的中产群体提供可选择、可承受、不断改善与提升的供给。

数字时代下,如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服务水平?峰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打造具备强政、兴业、惠民特色的智慧城市便是选项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份刚刚通过验收交付的智慧滨海项目一期,正是通过叠加数字技术,实现了“大数据一张图感知城市”“大平台一张网惠及民生”和“大运营一条链服务产业”,在智慧城市的版图中点亮了一张“滨海名片”。

给城市“治未病”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技术从电子化走向了网络化,又进而走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阶段。对此,京东城市副总裁、基础研发部负责人赵英在峰会上表示,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城市面临的不是被动地去解决问题,而是提前发现问题,进而科学地处置和决策问题,给城市“治未病”。赵英说:“要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给城市‘站岗放哨’。”

来自高新区的紫光云公司是智慧滨海项目一期的技术与服务输出方,活动中,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认为,新型智慧城市要强调运营能力,这就要求其要拥有可持续的、可运营的、可迭代的数据收集能力。同时,要搭建好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化底盘,才能帮助智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吴健表示,紫光云希望把该项目做好、做深、做透,未来可以把智慧城市的天津经验复制到国内其他城市。

记者 陈西艳 牛婧文

■ 花絮

生态城市展:

展示宜居智慧滨海

时报讯(记者 王梓)在昨日召开的2019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生态城市展也在活动中举行。展览展示了生态城市论坛十年成果,同时围绕滨海新区人文、经济、宜居板块等展示了滨海新区的绿色发展宗旨、智能交通规划、生态宜居水平等。展览还邀请国际著名公司、国家龙头企业、滨海新区创新智能企业,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和发展愿景。

“一带一路”客人“取经”:

感受生态宜居新城

时报讯(记者 王梓)“好啦,小豹,我们要走了。”昨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信息大厦,来自“一带一路”的客人们跟机器人“小豹”互动后告别。2019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来自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近20位官员及其他人士来到滨海文化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参观考察,详细了解滨海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成果。

■ 交流

5G出行构建智慧生态城市论坛:

发展5G智慧交通 建设智慧生态城市

时报讯(记者 王梓)作为2019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的重要专题活动,由滨海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主办、中汽研(天津)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5G出行构建智慧生态城市论坛在滨海新区举办。论坛以5G出行方式助推智慧生态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5G时代下新型垂直应用产品、产业链以及民众热切关注的5G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等焦点问题展开研讨。

滨海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张志辰表示,基于5G具有的广覆盖、高速率、低功耗、低时延的特征,5G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汽研(天津)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魁玉表示,今年,以5G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已经有研发试验逐渐走向普通消费者,部分垂直应用已经小范围落地量产。汽车作为最贴近普通消费者的交通工具,也成为5G通信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滨海新区的蓬勃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新区具有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滨海新区整车产能预计将达到150万辆,滨海新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聚集新高地。

智慧城市产业对接会:

推介智慧城市 寻找合作机会

时报讯(记者 王梓)昨日,作为2019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的重要专题活动,智慧城市产业对接会在新区举办。活动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企业代表,就本国市场需求与企业交换意见,对感兴趣的产业进行调研,共谋新时代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活动中,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向专家、企业代表展示了一个智慧城市的样板。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5G、云和AI等技术,生态城实现了城市的智能化升级。除了城市管理,生态城已经形成了诸多智慧场景。如拥有国内首批智慧公交站项目,乘客可通过智慧公交站连接城市Wi-Fi热点,查看公交实时运行状态等,还能通过无人售货机购买食品和饮料。此外,智慧灯杆、无人超市、无人送货车、智慧停车场等一系列智慧应用在生态城随处可见。

巴基斯坦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部顾问Pervenn Nadia表示,滨海新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很超前。这次参会发现巴基斯坦的城市建设和中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希望能借此契机寻找到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