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对“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城发展格局的有关情况作出介绍。

陈勇表示,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二〇三五年,“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全面形成,《纲要》就这一决策部署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这是天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从五个方面做好保障: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落实细化双城发展格局。按照国家的要求,今年我市要完成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报审工作,目前已初步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初步成果已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细化双城发展格局,一是塑造“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体系,将“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是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强化“山水林田湖海”的系统保护。三是落实“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保障承接平台空间需求。

明确功能定位,实现双城功能互补。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为目标,建设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津城方面,重点打造津城中央活力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与城市活力,发挥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建设成为我市具有全球竞争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和最具标志性区域之一。滨城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滨城城市的载体功能,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集聚创新资源;特别是突出滨城港口优势,科学划定港城边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成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和区域创新引擎。

加快建设生态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重点构建区域生态保护体系,一是加快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十四五期间一级管控区内森林绿化覆盖率超过25%,重点实施园区升级治理和环境整治,特别是环保的治理改造,推动“十大重点生态片区”,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完善京津冀生态网络。二是加快“滨城”的蓝色海湾生态治理,推动建设亲海、滨海、看海的市民体验空间。三是加强升级保护“1+4”湿地,按照“1+4”湿地保护规划要求,进一步推进四大湿地治理。四是加快蓟州北部山区废旧矿山的生态治理工作,打造北京、天津的生态后花园。

聚焦重点片区,促进双城协同高效。一是提升津城重点地区发展能级。规划加快推动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海河柳林地区、北辰活力区、水西公园周边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依托西青新城和华苑地区建设智慧科技城;依托东丽华明和空港经济区建设国际航空城;依托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北辰京津医药谷建设医药活力城;依托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科创会展城。将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向这些地区集聚。二是优化滨城资源布局集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加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等五大重点载体平台创新发展。全面支撑“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实现,加快建设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冷链物流基地。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双城联通便捷度。一是在继续推进津兴高铁、京滨高铁建设的同时,完善城市快速路网骨架,“津城”“滨城”分别构建“两环十五射”、“五横三纵”的快速路路网骨架。二是强化轨道交通在双城客运系统的骨架作用,推进“津城”地铁M4、M7、M8、M10、M11号线,“滨城”B1、Z2、Z4号线建设。三是构建“津城”“滨城”间快速轨道交通联系,科学规划并启动市域轨道津滨线(Z1线)前期工作,力争在十四五实现双城核心区之间20分钟直达。(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