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引领 以人民为中心 共抓大保护

河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碧波微澜,惠风和畅。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河北段全长530公里,上连京津、下接鲁豫,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等地21个县(市、区),是中国大运河中颇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日前,记者从河北省相关部门及大运河流经地获悉,各地各部门正积极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抓好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全面实施。

一条北运河,沟通京冀津。驻足堤坝极目远眺,北运河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风景如画。“近年来,咱们廊坊与京津同步治理北运河,成效显著。特别是不久前,北运河廊坊段全线旅游通航,市民乘坐游船饱览运河旖旎风光、体验运河魅力,已成为一种文化时尚。”香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此同步,大运河北京段全线旅游通航,明年有望实现京冀互联互通,游客可坐船去北京,循着历史的河道,聆听运河故事,感受岁月变迁和幸福康乐之盛景。

水波动,文化兴。北运河全长143公里,流经河北省的21.7公里,全部在香河域内,是贯穿北方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是大运河出京第一站。因此,香河古有“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之称。近年来,通过对标京津,谋划实施水系治理、桥闸改建、码头修建等多项重点工程,北运河的文化根脉愈加凸显,金门闸遗址、王家摆渡口、安头屯中幡、香河吹歌……涵养着人文品性和精神家园。

一水通,业兴旺。文化和生态密不可分,更和产业、旅游等紧密相连。随着北运河廊坊段的旅游通航,大运河河北段适宜河段旅游通航未来可期。“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适宜河段将实现旅游通航。届时,正常年份将全线有水。”河北省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拓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努力构建通航发展新格局。不久的将来,“蜿蜒壮丽、雄浑大气”的运河风情将重现在世人面前。

大运河,是一条线性文化带,千百年来,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形态万千的民风民俗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充分利用好。”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介绍,目前,大运河河北段沿线河道、减河、分洪设施、险工、水闸、桥涵、码头及沉船遗址等遗产丰富,有重要价值的运河本体遗存遗址30处,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两点一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河北段遗址完整、遗产资源丰富,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意义重大。”河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贾乐堂表示,为了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各类文化遗产,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并编制了配套实施方案,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交通体系建设和土地利用等领域,构建起“1+6+1”省级规划体系,不久前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建设。”沧州市大运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沧州市实施了南川楼、朗吟楼项目等大运河沿线21项重点工程。在沧州市全域推进文物保护、生态修复等,大运河文化遗址和各类文物得到保护,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沿线文旅资源穿珠成链。其中,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项目总面积约3700亩,由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产提升改造区构成。建成后,将成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

“渔唱樵讴听不辨,人声半在水声中。”如今,古老的大运河正焕发新的光彩。

“打造特色鲜明的燕赵文化展示带、古朴自然的原真生态景观带、古今交融的多彩全域旅游带及合作典范的协同发展示范带……”贾乐堂表示,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是以文化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散落的文化遗产珍宝重拾、擦亮、串联,保护、挖掘和阐释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加快形成“一轴、两廊、五区、多集群”的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总体发展格局,打造燕赵文化新高地。(记者龚正龙)